策劃郭學靜:現(xiàn)在無論什么行業(yè)啊,都多多少少依附于線上的各種APP什么的,包括很多購房者也都會從抖音視頻或者直播間來了解項目,那鑒于現(xiàn)在的形勢,我們營銷策劃該怎么樣從傳統(tǒng)的線下模式轉向線上,從而達到更好的獲客目的?
王總:咱不要把這個事兒想的太高大上啊!什么意思?生活,什么東西都從生活來。我們是作為一個從業(yè)人員,想的是我把東西賣給你,或者我用什么手段和方法讓你知道這個東西。從策劃角度講我們是一個售賣者,那其實我們又無時無刻都是一個被推銷著。不管你吃的飯吃穿住行,買的衣服,包括消費,玩,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是消費者。那從消費者的講上考慮,他說什么的內(nèi)容你能相信。舉個例子就是看一個視頻,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看大量的視頻,為什么有些視頻你能看下去,有些你看不下去?看下去的視頻你分過類沒有?
學靜:比較吸引我的。
王總:是什么地方吸引你,哪方面?從我現(xiàn)在理解上來講,他會有一個提前兩三秒鐘吸引你的點是吧?或者一句很犀利的話就是那種標題黨呀或者說用一個什么樣的動作,可能他表達這些東西跟他內(nèi)容沒有關聯(lián)性,但他吸引住你,那這是一種視頻手段而已。那你再往下看,像我這個年齡一般很少看一些搞笑的那類東西,我關注的有些點——比如說商鋪。我關注了一個視頻號,那個人就專門講商鋪,會有人打電話給他連線:我現(xiàn)在在哪有鋪,然后怎么樣怎么樣,他就大致描述了一下。然后這個老師就能迅速的整理出來一些東西,根據(jù)你這個地方人口情況,周邊情況,迅速的給出建議?,F(xiàn)在你看我們在這個短視頻當中我們得到什么了?對方的專業(yè)是吧?第一是對方專業(yè),第二是你關心的問題。那好,你的客戶關心什么,買這個房能不能賺錢,是吧?或者我租這個鋪能不能賺錢,那你的內(nèi)容才是需要吸引人的,那你再往下的時候,還得看你的能力呀,學識、知識的疏通點,或者說給別人的解決方案,對不對?按照這個邏輯走一定不會錯吧。這是第一個點,第二個點是啥:任何一個客戶,我們就分析客戶心理,假設你現(xiàn)在就是買房人啊,你需要在某個區(qū)位買房你都看啥?
學靜:看戶型,看產(chǎn)品,看位置。
王總:還看啥?看錢吧,首付款多少???首付有沒有啥優(yōu)惠啊,或者有什么其他的政策呀,小區(qū)的景觀怎么樣,他是不是在做對比?那既然他來做對比,你能不能幫他對比,就是專業(yè)上的這種給予、扶持,這是我們需要給的東西,而不是說用搞怪的簡單的吸個粉是吧。我們也要給對方知識,他實際上一家一家的去看,還是在做對比分析。那你在做直播,你是不是可以幫他分析。那做直播的時候可以讓粉絲現(xiàn)場提問題,現(xiàn)場解答。不管是咱的案場經(jīng)理也好還是你做策劃的也好,你對這個城市市場肯定是最了解的了,那就一個個給他分析。一分析完了,他就會初步得到一個自己的認知,哪個小區(qū)好?好在哪?不好在哪?他的單價是多少?他現(xiàn)在給的這個折扣是多少?總價多少?月供多少?其實我們在某種程度下幫他完成篩選,雖然我們的篩選并不能完全替代他去做決定,他還會再去驗證,但是他再去是帶著什么東西去?他會帶著你給他梳理的框架去驗證。那驗證完了大致的結果和你梳理的一樣呢!那時候,他的評價體系就變了,變成什么了,變成他本來要去對比的內(nèi)容,成了驗證你說的是不是真的,那一旦驗證完了,肯定就回去找你了吧。你看這是不是生活?完全不要把這個事兒想的太復雜,線上線下其實都是這個東西。咱有一個很重要的話術,就是我如果跟客戶聊,我就會說,你不要懷疑我跟你說的每句話,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把房子賣給你,對不對,那我現(xiàn)在想知道你為什么在這個區(qū)域買房,你的理由是什么?你的整個的支付的預算是多少?往往人是基于現(xiàn)狀去考慮買房,比方說我現(xiàn)在能有多少錢,10萬塊錢的首付款和12萬的首付款房總價就錯2萬塊錢,他能不能夠得上,很多人不但能,他實際上還做了更多的保守預留。那我們用什么角度通過他的需求給他更合理的東西。一般的家庭買房子買幾回?一兩回了不起了吧。正常的邏輯,年輕的時候買一套,中年的時候買一套改善改善環(huán)境。你不能一直買,如果今天你圖便宜,買了一個小的,那這種后悔的例子多的去了呀。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不管是作為朋友還是作為一個置業(yè)顧問所謂的這個專業(yè)人員,我們給他的綜合建議一定是客觀的,或者說在某種程度稍微往前夠一點,這其實本身就是個消費習慣了。這個可不是花冤枉錢,這個是極大限度的省錢。
學靜: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線下拓客的話,怎么提高咱的拓客的這個轉化率,包括到訪率以及它的成交率?
王總:我是業(yè)務員,你是客戶,咱倆是陌生的,不認識你,但我拜訪到你。什么情況下你愿意跟我交流?
學靜:你主動給我搭話。
王總:光搭話夠不夠?我再給你個東西呢?是吧,哎,你好!打擾一下,這是我們的隨手禮先給你。那我接下來就說了,耽誤你兩分鐘,三分鐘時間,我們要做一個廣泛的宣傳,或者做個調(diào)研,希望你配合。你都拿我東西了,你好意思不配合,是不是?反正就兩分鐘,告訴他現(xiàn)在在搞活動,周末有一個零元抽家電、自行車、電動車活動,還有什么什么的活動。再給他一張券,說帶男朋友一塊參加,或者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一下,我們那都有什么什么。。。你看這是第二步是吧。這樣就完了嗎?沒有,你只要去電話你給我留了吧,微信留了吧,有的時候我還得邀約你,今天周一,周末周日的活動,中間幾天了,你可能都忘了,我周三一定會給你打電話,周五一定會再給你打電話確認,一定要來啊,我給你準備了啥小禮品,非常感謝當天你對我的這個工作的支持。那你看,哎呀,他又領這個禮品,我還能去參加活動,我還能帶著爸媽消遣一下,去不去?去了!來干嘛,你以為就是光參加活動,我肯定會帶領你到園區(qū)溜一圈,看看我的示范景觀,看看我的樣板間,給你算一算我的這個房價優(yōu)惠幅度啊,給你做個對比。你看我們這的房子跟誰誰誰比怎么樣。你要買房是不是要跟別人對比?就剛才說的我在這兒就跟你完成了。咖啡喝著,小食品吃著,我跟你聊著,大家都些開心。我再帶著你做活動,全程陪同。那你想都做到這一步了還不買,不買就不買吧,放過人家。
學靜:但是有時候我們就是會理想主義,我們想象中的流程是這樣,但是一般他們出去拓客,他們就發(fā)個單頁給個券,不會說詳細的給每一個客戶講解或者去發(fā)小禮品,這種是很少的情況。
王總:這里邊有概率問題。首先,你作為策劃任何業(yè)務員出去,他一定是要設計的,你要設計的是啥哈?你設計的應該是全流程。剛才我講的其實就是全流程。那個隨手禮要有,因為你寒暄的說詞和項目的介紹的內(nèi)容一定是設計好的,我再給你那張卷,一定是勾著你再去的,過程中的兩次回訪,一直到當天你要來,我一定是不停的電話打。周三打一個,周五打一個,周五打那基本上就提醒不要忘了,周日早上或者周六晚上再打,一定來啊。我還告訴你我還準備了東西哦,帶著家人?。?/span>為啥要帶家人,萬一你是要買房的人,你的家人都是你的教練,都是你的可以決策的人。所以來了我一并講解嘛!我的效率是不是高了。那剛才說做對比銷講,上午講的那個做電子對比銷講。我把你請到辦公室,茶點一放,輕輕松松的一二十分鐘,我把整個這個周邊的環(huán)境講一遍,體驗感好吧。驚喜吧!不買不買放過啊。這其實是一個體系的工作,策劃你要策劃好,流程要涉及到位,業(yè)務員也要執(zhí)行到位。業(yè)務員不執(zhí)行到位,他就是來了一個發(fā)一個,來個發(fā)一個,是耽誤他的時間還是耽誤我們時間?都耽誤!這個邏輯關系要給業(yè)務員講清楚。你給他講清楚了,他知道在這里面能拿到錢回來,他自然而然會好好干。反過來講,你即便是好好干了,你能每個客戶都能聊嗎?肯定不能!這是概率問題。所以說概率問題要給業(yè)務員講清楚。你見100個人,能跟你聊的肯定有30個人吧,按照你這套邏輯服務體系能來15個,能成交兩套是不是不錯了。兩套提成多少錢?1500-2000塊錢,那你要不要好好干。你不好好干我還有監(jiān)察隊伍呢,案場經(jīng)理還得盤問呢,別人都能到訪,你為什么不能到?你不能到訪就說明你工作有問題。這是我的判斷,然后我會跟著你,你是不是這樣做的?你不理解這東西,我會逐一的去給你講明白。你怎么樣去好好的去跟人家談,然后每個動作怎么設計,隨手禮怎么送話怎么跟,聊完之后微信怎么加,加了我的禮品券怎么送?過程中怎么引導,一點一點,有經(jīng)驗沒經(jīng)驗其實都沒關系,你能給他講清楚,是吧?但凡講清楚了,他能按照你的邏輯去做了,你再把概率給他講明白,他怎么可能不好好干?是不是?那對應的都是錢!我原來在保險公司的時候,我們的那個經(jīng)理就說,你每天保證六訪,就你見六個人就完了,見完六個人,有的就可能納入回訪體系,有的人可能就PASS掉了。再接下來工作,有新訪又有回訪,有新訪有回訪,一個人知道合多少錢嗎?就是我連PASS掉的都算,50塊!所以經(jīng)理給我們傳遞觀念就說,見完一個人是吧50到手,再見一個50又到手。那他為什么要這樣說,是不是一方面再給我們解壓?但這個所謂的一天50是不是你的收入跟你見的人的差值,就說你這個月拿多少工資,你見多少人,你一除不就出來了嗎?那怎么就是50塊錢?有的還不止呢。把這些給業(yè)務員說清楚了,我們監(jiān)管到位了,所有的流程,每個細節(jié)都是一環(huán)套一環(huán)。
學靜:然后就知道他卡哪了。
王總:每個人都是消費者,每個人都被別人一點一點植入,我們每天接多少電話,哪些東西能聽進去,哪些東西聽不進去?就原來給我下套那個:你好,我是格力客服代表。誰家沒格力!我是小米客戶代表,你是我們的優(yōu)質客戶,公司呢,今天來鄭州做整個的就新產(chǎn)品推廣的說明會,專門給你準備了禮品,我們下午幾點,在哪哪哪酒店開始,大概時間是一個半小時,希望您能參加。去不去?去了人家里邊就演一套,演一套就花幾千塊錢把東西拿回來。
學靜:這個不是去領個禮品啥的就回來了?
王總:你以為,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,那人家東西咋賣掉!人家嘩嘩嘩給你羅列了一堆這個東西,總價3萬 的所有東西帶走5800,你要不要,那你不就被套進去了嗎?你以為他這個東西值5800?2800他也不值。
學靜:是這樣,他們先會洗腦。
王總:那我們做什么東西不是洗腦???你讓孩子好好學習不是洗腦呢,你讓老人不要吃剩菜要不要洗腦呢?我讓你好好工作,需要不需要洗腦?無時無刻,包括政府,治國治民,美國人那種思想,那不是洗腦洗出來的嗎?還有很多還自我洗腦呢,不用別人,自己給自己洗。這個東西怎么說呢,因為每個人都有認知的短板,他一家家看他是不是想做對比,他拿什么知識結構做對比啊,他沒有啊,他只是看看,那多少看的東西是假的。那你充當了他這個短板或者彌補了他這個短板,你給他很客觀的去講那些東西,他不信任你嗎?所以那時候他就變比較為你說的話是不是真的。他并不是我比比這個,比比那個了,而是去驗證你騙他了沒!我記得當時有個客戶,他原本是去東大街那兒買房,我當時賣的是城市之新,人家都去那寫字樓都看好了,哎,結果那天他從這個方向來,這不離得很近嘛,也有這樣的寫字樓,他就進來了一下。進來時候我給他講講,帶看完,他說了句話:你不會騙我,那個孩子滿嘴都是跑火車,就是人的評判能力都有。我們買商品買衣服還是買個水果,你雖然不是這個行業(yè)的人,但你基本的評價體系或者是這個人實在不實在,說的話的邏輯關系自洽不自洽,有沒有這個水分,有沒有坑,他大概的評判邏輯是有的。那就說騙子之所以能把人騙到,就是他的邏輯特別嚴謹,讓你找不到漏洞,然后在拿利益勾著你。所以評判騙子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他給不給你釋放利益,如果他一直在給你釋放利益,那他一定是騙子!這個評價體系很多人都有的,所以只要客觀的能把你的產(chǎn)品說清楚,能把別人的東西說清楚,對比關系一旦營造出來,你的客戶對你的信服度就有了,這就是提高效率。你認真面對每個客戶,你每個客戶都是按照全套的流程在做,那你見100個客戶,你的可溝通交流的客戶量一定會比那個只發(fā)單頁簡單的一聊的,效率就高。